0451-51537507

您当前位置:: 网站首页 > 注意力不集中 >

【健康科普】危险!警惕儿童铅中毒!(二)

来源: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

铅中毒的危害又有哪些?(上)

【健康科普】危险!警惕儿童铅中毒!(二)

1)对造血系统的影响:铅中毒可导致贫血, 其发生机制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及溶血有关。

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:卟啉代谢障碍是铅中毒机制中重要和较早的变化之一。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中间物,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,受到一系列巯基酶的作用。现已证实,铅至少对δ-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(δ-氨基-γ-酮戊酸脱水酶,ALAD)、 粪卟啉原氧化酶和亚铁络合酶有抑制作用。ALAD是一种金属酶,由8个相同的亚单位和8个锌离子组成,锌离子对酶的活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。铅能置换活动位点的锌离子,抑制ALAD的活性,从而使 δ-氨基乙酰丙酸 (ALA)形成卟啉原受到抑制,结果血中ALA增多,由尿排出的ALA也增多; 铅抑制粪卟啉原氧化酶,阻碍粪卟啉原Ⅲ,氧化为原卟啉 Ⅸ,结果使血中粪卟啉增多,尿排出粪卟啉也增多;铅抑制亚铁络合酶,使原卟啉 Ⅸ不能与二价铁结合为血红素,红细胞中原卟啉增多,可与红细胞线粒体内丰富的锌结合,导致锌原卟啉增加。所以尿中ALA、粪卟啉和血中原卟啉或锌原卟啉测定都是铅中毒的诊断指标。

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,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,血液中点彩、网织 、 碱粒红细胞增多。此三种红细胞中的嗜碱性物质都含有线粒体和微粒体碎片及RNA,有人认为此三种细胞是由染色技术所造成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,其原因可能是铅抑制了红细胞嘧啶-5-核苷酸酶,以致大量嘧啶核苷酸蓄积在细胞浆内,并妨碍微粒体RNA的降解 。

溶血:铅中毒贫血不仅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,也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。铅可抑制红细胞膜Na+- K+ATP酶的活性,使红细胞内K+离子逸出,致细胞膜崩溃而溶血 。另外,铅与红细胞表面的磷酸盐结合成不溶性的磷酸铅,使红细胞机械脆性增加,也是溶血的原因。急性铅中毒时溶血作用较明显,慢性铅中毒时以影响卟啉代谢为主,溶血作用并不重要。



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是经黑龙江省卫生部门批准,集医疗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为一体的的示范型...详细

名医坐诊